高考結束后,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報好志愿成為家長們最為焦慮的話題。
所謂的“高考志愿規劃師”職業資格證書
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報好志愿,家長們會嘗試各種辦法。
高中階段學子的職業規劃培訓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杜倩雯文攝影白周峰
“不讓孩子浪費一分!”這句高考志愿咨詢機構的宣傳語讓鄭州考生家長李萍動心了,她甘愿付費4980元,報名1對1高考志愿規劃師咨詢服務。
而藝考學生家長陳陽在孩子出分數的第一天,也成為了某提供高考志愿分析服務APP的會員,花費699元。在問及為何沒有選擇線下“1對1”咨詢服務時,陳陽表示:“藝考生的收費標準比其他類考生要高很多,是按照推薦一個學校1500元來算的。”根據本科一批藝考生可以報11個志愿(提前批志愿2個,本科一批平行志愿9個)來看,完整的線下志愿咨詢服務需要花費16500元。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1193萬人,千萬大軍在高考成績出來以后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上什么大學?選什么專業?
從這個需求出發,一個龐大的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市場應運而生。
而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現存的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近九成成立于五年之內,其市場規模從2016年至2022年增長了5.8倍。那么,在短時間內實現市場規模翻倍增長的高考志愿填報行業,其背后究竟暗藏怎樣的“玄機”?
提供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方式
均需要大數據模型的支撐
“不讓孩子浪費一分”、“百分百保上”、“只要肯花錢,高考志愿規劃師為孩子提供專屬服務”……這些廣告宣傳語充斥在考生家長的周圍。提供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教育機構以奪人眼球的廣告語,精準抓住了考生家長的心理需求。
“我很相信這個機構,他承諾不讓我的孩子浪費一分。”李萍的孩子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成績在省內理科排名為5萬多名。李萍夫婦倆為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我想讓他用現有的分數,盡力去上個好點的一本學校。”經朋友介紹,李萍接觸了一家專門做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教育機構。這家機構的宣傳語是:不讓孩子浪費一分。“這句話可算是說到我心坎里了。”李萍沒有猶豫,花費4980元報了名。
洛陽一考生家長盛楠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她的孩子今年發揮失常,高考成績只比河南省文科一本線高1分。在給孩子填報志愿這件事上,她更相信自己。“我不相信這些機構,我覺得他們提供的數據都可以在學校官網或者百度上查到,沒有必要花這么多錢給這些機構。”
目前,盛楠正用著在學?;?00元買的《招生考試之友》和網絡上查到的信息,以及給各高校招生辦打電話獲取的信息,給孩子填報志愿。與這些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機構接觸過的盛楠認為,這些機構給她推薦的學校都過于保守,“他們沒有真正考慮適合我孩子的道路。”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提供的高考志愿咨詢服務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線上購買志愿填報卡,借助電子類的志愿填報工具,為考生及家長推薦學校與專業;另一類是在線上或線下購買1對1專家咨詢服務,由專門負責高考志愿咨詢的老師根據學生成績與省內排名來幫助填報志愿。
這兩者價格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價格100~1000元不等,后者價格則會根據學科類別、機構規模、師資力量等因素浮動較大,據不完全統計,該項服務價格大致在3000~18000元范圍內,且呈現出每年遞增的趨勢。
既購買過“志愿填報卡”,又接觸過1對1高考志愿規劃師服務的學生家長陳陽表示:“其實兩者提供的數據都差不多。只不過1對1服務時,這些規劃師們會以自己的語言再給家長講一遍。”陳陽隨后補充道:“說實話,這兩種方式提供的參考數據,我在網上都能查到。”
據了解,這兩種提供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方式,均需要一個共同的工具:大數據模型的支撐。為此,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聯系到一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可提供有關數據的某公司。
“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我們的數據賣6000元。”這家公司的王經理向記者介紹,公司提供的數據可以理解為整合全國高校近三年來,在該省份的錄取分數線和錄取學生排名位次表后,以數據分析的形式,為向高考生提供咨詢服務的公司作數據支撐。
王經理說:“我們的數據呈現的形式會更‘花哨’一點,但總體就是一個近三年各高校招生數據信息的整合。”
“高考志愿規劃師”真假難辨
有人付費考證“三周速成”
企查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高考志愿填報付費市場增長5.8倍。2021年市場規模達7.9億元,2022年預計可達8.8億元。此外,我國現存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2033家。其中近九成的高考志愿填報服務企業成立于2017年以后。
作為近五年快速發展的行業,高考志愿填報行業內部所聘用的“專業”老師卻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態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的提供1對1服務的高考志愿規劃師基本由兩類組成:一是需要匿名進行的從事多年招生工作的老師,或是已退休的老教師,這類老師相關經驗比較充分;另一類是聲稱拿著專業技能證書——“高考志愿規劃師”的“專業”人群。而幾乎所有提供1對1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企業,都會把擁有“高考志愿規劃師”證書作為自己專業度高的證明。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聯系到一家自稱做“高考志愿規劃師”考證培訓21年的教育機構詢問考證事宜。該機構客服人員稱:“只要你有大專學歷,付6980元上三周的課,就可以拿到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印發的高考志愿規劃師職業崗位技能證書。”隨后客服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證書封面圖,在首頁確實印制著“職業技能證書”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才戰略研究所”字樣。
但在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提到,教育部曾表示,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也就是說,打著“高考志愿規劃師”提供專屬高考志愿服務招牌的機構,依據的“履歷資本”其實并沒有受到國家正規部門的認可。
那么,付費培訓三周就基本可以百分之百拿到證書的“專業”老師究竟有無硬實力?
學生家長李萍表示:“我接觸的這個老師十分專業。他能夠提供許多我不知道的信息。我認為他還是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學生家長陳陽表示:“我接觸的高考志愿規劃師就是用著統一的話術在應付我,他只想讓我趕快交錢。”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選擇這項服務的家長一定要注意甄別,要客觀理性地去選擇服務機構,不要被其虛假宣傳蒙住了雙眼。”
真需求還是偽需求?
有業者認為大部分學生無需購買這類服務
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顯示,有關高考志愿填報的企業在各省設立的數量上有較大差異。河北以1546家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內蒙古、山東分別位居第二、第三,河南以29家企業排名第六。
作為某三級城市一省級示范性高中的高三老師,王語嫣對這個行業的存在價值,有著個人見解:“如果是平時積累過相關高考志愿填報經驗的考生家長,其實完全不必購買這種服務。但若是對高考志愿填報沒有一丁點認知的家長,或許付費咨詢是‘補課’的最快途徑。”
考生家長李萍也認同這樣的觀點:“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文科,對理科專業和理科學校都不清楚。所以我們只能去找這些校外機構為我們推薦學校了,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藝考學生家長陳陽,他當時想到的首要方式是——咨詢孩子的班主任。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班主任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在校外做高考志愿咨詢服務的老師吧。”
陳陽很無奈,只能被迫接觸這個孩子班主任推薦的付費的服務機構,“他們說的價格高得離譜,1對1高考志愿規劃師服務竟然要收一萬多。”據陳陽所說,藝考生的志愿填報服務是按每科1500元計算,算上提前批的志愿,他們共有11個志愿需要填報。
對于這個問題,曾經從事高考志愿填報服務2年多的小陳老師向記者透露:“說句實話,其實大部分考生是不需要購買這類服務的。只要根據個人分數和排名,對照近三年該分數段的錄取情況,家長和學生就能對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有基本的認知了。然后再自己查查學校資料,給各地招生辦打電話問一下,就足以幫助他們填報志愿了。”
小陳老師目前已經退出了這個行業,不過至今仍然常有人找他咨詢高考報名。他認為,目前這項服務的收費確實高得離譜,收四五千“我覺得有點昧良心”。
小陳老師認為,雖然高考志愿填報行業飛速發展,但家長對于高考志愿填報的需求,其實是種“偽需求”。
“從學生高考分數出來的那一刻,他能選擇的學校實際上就已經固定了。只要根據以往的學校錄取分段,再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仔細查閱相關資料,就可以選擇學校了。”小陳老師說。
此外,對于機構承諾“百分百保底”,小陳老師說這里面只是一個操作技巧,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省內排名第10萬的學生,最后一個志愿填成以往招排名第15萬的學校,那基本就可以保證學生不會滑檔了。
記者此前采訪某提供1對1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的機構時,詢問如果學生志愿滑檔,該機構是否會提供補償。該機構客服人員表示:“如果真的滑檔了,我們會免費為您提供填報征集志愿的服務。”
高速發展的付費市場,凸顯中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缺失
“這個行業的發展恰恰顯現出當代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稱,據他了解,現在多數學校都沒有針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課,這導致學生在高考后填報學校和專業都處于被動的狀態,“這就給付費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乘之機’。”
對此,記者分別采訪了在成都教書的一高中老師和中部某副省級城市一高中老師。
在成都的高中老師表示,自己所任教的學校從未開設過任何職業生涯課程,高考后也只有1~2場針對高考生填報志愿的講座。該老師稱:“這對學生填報志愿的作用小之又小。”
而中部某副省級城市高中老師表示,學校自2020年起開始為高一學生開設為期一學年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每兩周上一次。但該老師表示:“這并沒有怎么改變學生和家長在報考學校和選擇專業時的迷茫狀態。這或許和課程開設得少、專業度不夠有關。”
對此,熊丙奇院長稱:“其實,多數學校在學生填報高考志愿之前并沒有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完整的講解服務,這導致許多家長對相關內容一無所知。而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卻可以短期內提供大量篩選過后的信息,這當然就能快速獲得家長的信賴了。”熊丙奇院長強調,學校在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階段的缺失,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此外,熊丙奇院長還認為,社會輿論對錯誤觀念的“炒作”,也為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現在的媒體就喜歡鼓吹某學生‘撿漏’考進名校,覺得以最低分考進學校才是對自己分數的尊重。但這真的就代表考生分數沒有浪費嗎?”熊丙奇院長隨即提出兩個反問句以作解釋:“以‘壓線’的分數考進大學,但失去了自由挑選專業的權利,這就是不浪費分數嗎?反之,以高三十分的成績考進這所大學,但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就代表著浪費分數嗎?”
事實上,這種“撿漏”觀念既常常出現在各家媒體的報道中,又深深植根于現在家長與學生的觀念里。而這種輿論環境為高考志愿填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養分,使其精準把握消費群體的“命脈”,一擊即中、無處可逃。熊院長稱:“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從內而外的改變,才能反推高考志愿填報行業的良性發展。”
(文中考生家長為化名)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zhmyohv.com/showinfo-188-27593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